今日惊蛰,也是一年一度的花朝节。
比起元宵和七夕,知道花朝节的人并不多。但早在春秋的《陶朱公书》中就有记载:“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,无雨百花熟。”
因古人与自然亲厚,在他们心里,只因当初在花落下的那片泥土里埋下希望,所以每年春回大地时,花又会飞上枝头。
人们深信,美好,会伴着花开而来。
桃花 迎春
唐人周朴写道:“桃花春色暖先开,明媚谁人不看来。”
可桃花花期短,三五日便凋零,是刹那芳华。惜花少女,等春雷散去,便拎起花锄,小心翼翼将其放在布袋中,埋进泥土里,只留下一句:质本洁来还洁去。
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室宜家”,既能浸染在人间烟火里,洗手作羹汤,又不失娇俏绚丽。
桃花常比作爱情,纵有灼灼桃花十里,取一朵在手心里,足矣! 是对爱情最好的告白。
桃花开了,当时且道是寻常,等到错过,才追悔莫及。
油菜花 探春春雷停,春雨落。那一片金黄,如约而至,带着早春的气息,恣意挥洒,那绝世的芳华,绚烂而不矫情!
它们毫不吝啬自己的美丽,以一种野蛮的姿态舒展着身躯,满目盈翠,花香怡人,一杯春色 一缕妩媚,醉了来人 暖了心扉。
梨花 惜春
春风一夜,梨花落尽,甚是惋惜。
所以每到花朝节清早,少女们会绾帘出阁,游春野步,将五色纸笺悬系在花枝上,谓之“赏红”。“春到花朝碧染丛,枝梢剪彩袅东风。”写的就是这一习俗。
唐朝人爱花心切,还会感叹一句:“朔风如有意,容易莫摧残”。不仅如此,唐太宗、武皇、穆宗,个个都是“花痴”,每年花朝节,武则天都会令宫女遍采百花,和米一起捣碎,蒸制成糕。
图片|视觉中国 ©
今日花朝节,也恰逢惊蛰,即便鲜有人知,但当你抬头看见那一树一树的花儿绽放时,人也会变得温柔起来,因为我们深信,“美好”,总会伴着花开而来。
一路顺遂,一生喜乐,往后余生,皆为花期。戴上口罩赴一场“春花之约”醉一场花开漫天的花朝盛宴!
美景尚在,等您归来!
扫下方二维码 优惠购票